有人去过北京中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dbfzl/160710/4895883.html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使用的一种古老文字,是现代汉语的前身,因契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而得名,其发现对于探秘中华上古文明和研究商周历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7.1多领域多组织开展纪念甲骨文发现周年座谈会
自年殷墟甲骨文现世以来,迄今已有年历史。殷墟甲骨在两甲子的岁月中经历了发现、破坏性发掘、损毁遗失、初步解读、规范性发掘、流失海外、保护性发掘、集中研究解读等多个历史阶段,虽历经磨难,却历久弥新。
37.2中国文字博物馆
近年来,随着殷墟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文字博物馆建成开馆、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等一系列重大文化事件的呈现,在文化界、历史学界、书法界掀起了一股强劲的甲骨文宣传推广热潮。但在这一过程中,公众的参与度较低,大部分普通民众仍对甲骨文和汉字文化知之甚少,今天就给大家讲讲甲骨文现世两甲子的风云故事。
37.3河南省市级单位地图
七朝古都安阳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古有豫北要冲、四省通衢之称,自然条件和土地耕作条件较好,历史上一直是河南的粮棉主产区,明清时称彰德府。但自清道光十六年(年)开始,近百年时间里彰德府频发洪水、旱灾、蝗灾、瘟疫、冰雹、地震、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导致安阳长期粮荒、百业不兴,当地百姓不得不向地下求生路,使殷墟甲骨的出土成为了必然。
光绪二十五年(年)秋安阳遭遇特大蝗灾,县志记载:沿万金渠曲流盖三闸村庄,谷苗被虫三日食尽,其虫在野,一时行人无着足处。颗粒无收的安阳百姓只能靠挖掘龙骨卖于药商来维持生计,终于让埋藏地下三千多年的殷墟甲骨重现于世。
37.4古代人面对蝗灾几乎束手无策
关于殷墟甲骨最早出土的时间历史上多有猜测。安阳一带自北宋以来就不断发现商代铜器,但历代学者均未注意到甲骨文的存在。笔者考据的最早的甲骨出现时间应为清咸丰年间。
自金明昌五年(年)*河河道南移后,安阳有多年未遭遇过大的水患,但咸丰五年(年)六月,*河从北岸兰仪县夺道而出,改道北流,洪水自滑县涌入安阳境内,从地下冲出不少甲骨。
37.5*河多次改道及咸丰五年*河改道
此后百年间安阳遭遇了十二次大洪水,多有殷墟文物和甲骨出现,所以不少古董商和药材商在安阳当地收购这些东西,但从未有人将殷墟甲骨当成古董文物,而仅把它当做一种叫龙骨的中药材收购。
年时任清朝国子监祭酒的著名金石学家、鉴藏家、书法家王懿荣在机缘巧合下发现龙骨上契刻着类似篆文的刻痕,凭着扎实的金石学功底,他意识到这些刻痕很可能是一种很早的古文字,其年代应不晚于古代青铜器上的铭文,进而考证出这些甲骨文是殷人刀笔文字。
37.6中国甲骨之父-王懿荣
关于王懿荣最初如何得到殷墟甲骨的说法很多,以疟疾购药说最为传神和流行。说年秋,王懿荣患了疟疾,于是请太医给其医治,太医诊脉后开了一张方子,其中有一味药是龙骨。王懿荣派人去宣武门外菜市口的达仁堂(或鹤年堂)买药。药买回来后,王懿荣在准备煎药时(或在药渣里)发现龙骨上刻有文字,这些文字和篆文相似,因而发现了甲骨文。
笔者考证了一下,认为该说法不靠谱。
37.7中药-龙骨实物
首先,古代中医对疟疾研究较多,疟疾治疗古方中以柴胡为主,确实有些偏方中会使用到骨质药材,但未见龙骨。而中药龙骨具有镇心安神,平肝潜阳,固涩,收敛之功效。常用于心悸怔忡,失眠健忘,惊痫癫狂,头晕目眩,自汗盗汗,遗精遗尿,崩漏带下,久泻久痢,溃疡久不收口及湿疮。显然龙骨药不对症,身为太医绝对不会开出带龙骨的疟疾药方。
其次,当时药店收购龙骨有规定,带字的不要,乡民挖掘出带字甲骨后,或刮去刻字冒充龙骨出售,或直接遗弃,或做成刀尖药(止血药),所以王懿荣不可能在中药中看到带字甲骨。
37.8金鸡纳树介绍
再次,清康熙年间就有外国传教士向康熙敬献金鸡纳霜治疗疟疾的记录,此后清史资料上多次出现历代清帝向臣下赐金鸡纳霜治疗疟疾的记载。而印尼等地年就移植金鸡纳树成功,民间虽然不容易获得金鸡纳霜,但清贵的国子监祭酒肯定有办法弄来这种特效药,所以疟疾购药说多半是编造的传奇故事。
而另一种说法--古董商上门求教说更为可信,虽中间细节还存在争议,但事件经过基本清晰。
年秋,山东潍县范姓古董商人(有范维卿、范寿轩、范春清等说,无法确定是否为一人多名,或是亲友,或为化名,但之后范维卿出场较多)携甲骨至王懿荣府上请求鉴定,王懿荣发现刻契甲骨很有价值后,以每片2两的价格买下甲骨12片,并向范维卿求购更多带字甲骨。
37.9刘鹗和《铁云藏龟》
此后不到一年的时间,王懿荣通过古董商范维卿、赵执斋、王缉等人收购甲骨约片。王懿荣对所收藏的甲骨加以秘藏,不轻以示人,还命古董商秘其事(这是收藏家的习惯和人性使然,不用过多解读)。其死后,收藏的甲骨大部分为好友刘鹗所购,并于年出版了《铁云藏龟》,首次将甲骨文研究资料公布于世。。
不少人认为王懿荣只是收藏了甲骨,没有公布和传播甲骨文,因此质疑王懿荣在甲骨文学中的历史地位,认为与王懿荣几乎同期收藏殷商甲骨的王襄同样有资格成为甲骨文发现第一人。
笔者并不认同这种说法,首先王襄的《簠室殷契序》等甲骨著作晚于刘鹗的《铁云藏龟》(书中序明确说明王懿荣首先发现甲骨文);其次甲骨文权威王国维、明义士、郭沫若、胡厚宣等人为王懿荣背书,确认其历史地位;再次王襄自述其断定殷墟甲骨的说法有前后矛盾的地方,所以现在学界普遍接受王懿荣为中国甲骨发现第一人的说法。
37.10现代金石学家、甲骨学家王襄
除了以上原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决定了王懿荣甲骨文之父的称号。年-年,清*府连续经历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侵华等重大历史事件,王懿荣身为国子监祭酒,又与翁同龢、张之洞等人私交甚密,大部分精力都被牵扯在*治之中,学术研究肯定在其次。
年,王懿荣以国子监祭酒(文职)转任京师团练大臣(武职),就带有清算戊戌变法的意味,最后王懿荣在八国联*入京时自杀殉国,清廷定其谥号为文敏,使其声望达到了巅峰。仅此一条,其他人就无法与王文敏公(王懿荣)争夺甲骨文之父的称号。
王懿荣对甲骨的收购和刘鹗《铁云藏龟》的出版,令整个学术界为之振奋,许多学者加入到收藏甲骨的行列中来。而古董商们为垄断货源,从中渔利,故意隐瞒甲骨出土地点,刘鹗等派人到河南多方打探,皆以为甲骨来自河南汤阴。
37.11罗振玉王国维等人合影
直到年,学者罗振玉经过多方查询,才确定甲骨出土于河南安阳的小屯村,这里与古文献记载的商朝后期的殷都所在地相吻合,从此拉开了殷墟遗址挖掘的大幕。
因为当时殷墟甲骨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