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远古时候,由于人们对*神的崇拜、对自然的敬畏,以至于人们都相信每个人的命运都都由他们所崇拜的神灵主宰,甚至世间万物的变化规律都是由神灵所定,且对此深信不疑。然而也是因为对自然了解的局限,在社会生产中遇到了方方面面的疑难,对于这些无法解释的疑难,他们企图通过神灵的力量来解答,甚至预测生老病死,于是就出现了“占卜”。
占卜用具
古人不想今天的人凭借科学的推断,他们无法看到事物发展的规律,便往往取决于占卜这种迷信活动。《史记·龟策列传》写到:
自古圣王将建国受命,兴动事业,何尝不宝卜筮以助善!唐虞以上,不可记已。自三代之兴,各据祯祥;涂山之兆从而夏启世,飞燕之卜顺故殷兴,百谷之筮吉故周王。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龟,不易之道也。
考古研究表明,占卜起源于*河流域的龙山文化(泛指中国*河中、下游地区约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属铜石并用时代文化)、齐家文化(以中国甘肃为中心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及富河文化(赤峰北部乌尔吉沐沦河流域发现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文化,距今年左右,属于森林草原经济形态,早期卜骨的发现,大量动物骨骼的伴出,为蒙古草原地区提供新的文化类型)。在这些遗址中发现有用牛、羊、猪、鹿肩胛骨进行占卜的卜骨。它是商代骨卜的起源。
商代卜骨
殷人几乎无事不卜,重大事件更须以龟甲为卜具。用甲骨占卜,主要祭祀、出入、田猎渔鱼、风雨、征伐等等。其中以祭祀最为频繁、至于征伐,自盘庚至大丁止,已发现的就有35次之多。
周代继承殷商之后,龟卜仍然盛行,但也使用蓍筮[shīshì一种植物]。
龟卜用具
除此之外,还有以抽签,拈阄、掷竹片、金钱、牙牌,以畚箕、桌椅、竹竿、笤帚等移动,或以身体各部分运动情况,以鹊噪,鸦啼、鸡内脏形状定夺凶吉的方法。
占卜者往往由于各种原因对第一次占卜的结果不敢或不愿相信,而要求第二次占卜。如果两次结果不相同,于是只能要求进行第三次,最后采用三占从二的方法确定凶吉。天长日久,三占就成了一种习惯,而三占无非就有八种可能。如果把奇偶变成“—、——”符号,并将第三次的放在上面,第二次占的放中间,如此叠加起来,就成了八卦。
八卦图
据说,运用八卦占卜,历代都不乏“灵验”的例子。
如:战国时期,鲁成公之母穆姜被打入冷宫,请一史官占卜,问命运如何,得《艮》之《随》。史官解释:艮为山,为土,是不动之象,所以穆姜无法逃走。随有“元亨利贞,无咎”之意,穆姜犯奸淫害子之罪,不配元亨利贞之德,作歹害身,自取其恶,故此劫难逃。果不其然,不久穆姜就死于冷宫之中。
其他就不在一一举例
推背图
随着历史的发展,一些术士根据自己的所学和经验,编撰一些书籍,用于占卜和预测,如《推背图》。《推背图》是中华道教预言第一奇书,传说它是唐太宗李世民为推算大唐国运,下令当时两位著名的道士李淳风和袁天罡编写的。融合了易学、天文、诗词、谜语、图画为一体。
推背图
它以中国易经的象数哲学为其理论基础,通过六十个图谶颂将中国的*治哲学和历史哲学作了宿命性的表述:一方面它阐释了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治乱史观;另一方面它阐述了由一阴一阳之谓道所衍生的男女间隔执*的天道*治观;最终它构建了一个中国和世界历史是按照帝制时代-共和时代-大同时代这一历史观而命定式发展的理论体系,向后人诏示了人类历史最终将走向人不分黑白、地不分南北、无城无府、无尔无我、天下一家,万教归一的大同世界。
推背图
近些年,国内外又兴起一股研究《周易》的热潮,一些学者把现代自然科学的一些研究内容与这本书中表现的基本思想体系系统进行了比较,发现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据著名学者李约瑟说,计算机的鼻祖莱布尼茨正式由于第一次看到了在康熙做官的传教士带去的两张《易》图,给了他关键性的启发,才是二进制由可能转化为现实。
易经六十四卦图
然而也有很多人认为,《易经》最初是用来占卜的迷信书籍,后来,易大传对《易经》进行了解释,从而演变成一部讲哲理的书。它对义理的解释和理论思维的探讨涉及宇宙、人生的根本问题,所以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用来观察和解释各种事物的思想依据。它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确实值得我们去探讨、研究、运用,但是如果单纯将它作为预测的神书,就会陷入迷信的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