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学高段作文多角度观察景物 [复制链接]

1#
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725/9229788.html

所谓多角度观察,就是对同一对象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对于图片而言,一般说来角度已经确定了。

对于图片的观察,因为图片已经确定了角度,我们只能从图片上找出反映不同角度的地方,把这些观察到,并表达出来。

1、从时间、时令角度:早晨、上午、中午、下午、晚上、夜间,观察时间点特征,同一景物不同的时间点会观察到不同的特征;春、夏、秋、冬:同一景物,在不同季节呈现不同特征;从景物变化的阶段性上观察景物的阶段性特征:景物本身生长变化不同阶段有不同特征。

2、从不同空间点(观察点)角度:不同的空间点(观察点)会观察到景物不同特征(观察图片,图片上观察点是固定的)。

3、从整体角度:从整体上观察景物所显现的特征。

4、从各个部分角度:构成景物整体的每一部分所显现的特征。

5、从静态或动态角度:景物在静态或动态时显现的特征(对于图片动态特征的观察来说,也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联想)。

图片1图片2图片3

(一)从时间角度观察,看看图片1、图片2和图片3表现的特征:

图片1:这是雪后的一个场景。太阳光从天空斜照下来,乔木和灌木的树影映在雪地上。地上银装素裹,树上白花朵朵。

图片2:这是雪后的一条道路。车轮碾压过的地方,雪已经融化,道路上清晰地留下了车轮的印迹。阳光从右后方照射下来,雪地上留下高大落叶树木斑驳的影子。

图片3:这是初春的景象。榆树上的叶子,还是嫩绿的。远处或许是杨树,叶子也是鲜绿的。小草刚刚从土里钻出来,有的*绿,有的青绿,还没有覆盖住山峦。

(二)从空间(观察点)角度观察,看看上面这几张图片表现的特征:

图片1:这是雪后公园一角的一个景象。空地上覆盖着皑皑白雪,空地的左面是高高矮矮的树,树上飘落着雪花。雪不很厚,雪地上留下了行人的脚印。

图片2:道路两边地上,是几厘米后厚的积雪。沿道路两旁是高大的白杨树和一些稍矮一点的乔木,树上已经完全没有了叶子。道路延伸过去的地方,是一道山梁,山梁上大部分被积雪覆盖,只有那些突出出来的地方,裸露着山的肌肤。

图片3:小山包前面靠近山脚的地方,长着三棵榆树。小山包右面是一条小沟,夏季下大雨的时候,山洪或许会从这小沟流淌下来。树上有了绿叶,绿叶很鲜亮。

(三)再从各个部分角度观察,看看上面这几张图片表现的特征:

图片1:最显眼的是傲然挺立在树丛中的一盏照明灯,它仿佛要和太阳一争高下。支撑这盏照明灯的立柱笔直地立在那里,比它周围的树木高出去一大截。夜晚,正是这盏照明灯方便了在公园休闲的人们。

图片2:道路的两旁是一些树木。树木有些高大挺拔,桠枝一律向上,展示着它的伟岸和正直;有些低矮婆娑,桠枝蓬散开来,显示着它的柔美和温和。路延伸过去的地方是一带山峦,山峦和远处的天空勾出一弯新月。

图片3:三棵榆树“一”字排列着。两边的榆树换发着勃勃生机,中间那一棵却要枯死。这棵要枯死的榆树,树干底部已经泛白。树干泛白上端的右侧,一根大杈斜着向右上方伸展出去。这根大杈顶端长出两个小杈儿。两根小杈儿的最顶端,生长出像几根毛发一样的细枝儿。细枝儿上也许长出几处叶芽,也许会引来蜜蜂、蝴蝶……

(四)观察上面几张图片后的感受:

图片1观察后的感受:冬天的严寒,孕育了春天的姹紫嫣红。冬孕育了春,才有了秋的果实累累。冬天的严寒,使你感受到夏天的酷热,由冬感受夏,才有了生命的多姿多彩。感受冬天,感谢冬天吧!

图片2观察后的感受:看到冬,就想到严寒,就体会到考验。人生同样会经历冬夏春秋,不管是高贵还是卑微,能够靠意志和信心度过人生冬天的人,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图片3观察后的感受:看到榆树,就想到它的生命力、坚强与信心。一棵很小很小的成熟榆树种子,只要落到地上,不管这里是贫瘠还是富庶,也不管是石缝间还是乱石旁,它就会生出幼芽,长出干枝和叶子,然后茁壮成长。人是否要学一学这榆树?

图片4

从静态角度观察上面图片4

天际几朵白云夹杂在灰色云朵中,似雪非雪,似棉非棉,似波涛又非波涛,真的有点说不清它到底像什么。天底下是一片草原。草原翠色如洗。远处,几间房舍卧在绿色中,红瓦白墙,如一道具。近处,一溜铁栅栏横在眼前。铁栅栏的里面有七八个蒙古包,全都是白色,顶罩和围罩上绘着蓝色祥云。在蒙古包和铁栅栏之间,栽了差不多十来根拴马桩。拴马桩上栓了一些马匹。这些马匹有枣红色,有*色,也有土*和草白,还有黑色,它们或立或卧,姿态各异。这些马大多都背着鞍子。铁栅栏外是一个勒勒车。勒勒车上有一个运载东西的用柳条编成没有提梁的大筐。大筐已经使用了很久了,筐沿上的柳条已经脱落,筐帮也已经晒成了白灰色。

看到这些,就看到了过去草原游牧民族生活的一斑:他们居住的是蒙古包,出行要骑马,运输东西用勒勒车。

图片5

从动态角度观察上面图片5

小河淙淙地流着,水清清的。小河里的石头在水流经过时挡了水流一下,水流便在它上面鼓起一个小包,流下去以后又砸出一个小坑。小包映着夕阳泛出白亮的光,小坑留下了石头的暗影。夕阳中的小河如一条展开的微风吹拂的蓝绸子。看着这流淌的小河,耳边仿佛听到了哗啦哗啦哗啦的流水声,也仿佛看到了记忆中家乡门前那条水声潺潺、水流不息的小河。

看,一位女人蹲在河岸上,右手扶着头上的凉帽,静静地观赏流淌的小河。她或许看见小河里急速游着的小鱼,或许从小河里读出了什么,或许见到小河勾起了往昔回忆。看着她钟情于小河的样子,那小河一定在她心中也欢快地流淌着。

对于自然景物或人文景物观察的角度主要有:

1.从部位角度看,可分为花、叶、干、枝等;

2.从距离角度看,可分为远景、中景、近景等;

3.从方位角度看,可分为仰视、俯视、环视等;

4.从动静角度看,可分为动景与静景;

5.从虚实角度看,可分为实写(对眼前事实进行描述)与虚写(一般指对眼前事物的联想和想象,如比喻、比拟等);

6.从时间角度看,可分为早晨、白天、*昏、夜晚或春、夏、秋、冬等;

7.从生长角度看,可分为发芽、开花、结果等;

8.从光线角度看,可分为阳光下、月光下、灯光下等;

9·从感觉的角度看,可分为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

等等

以上这些角度的观察一般指对于同一景物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而在实际的观察中,我们并不是全部使用这些角度,只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几个角度就可以了。

以下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实景叙述和描写的文字:

从部位角度观察远山与三个聚在一起的小山包——“馒头”、“尖丘”和“龟背”

远山在浓雾中隐隐约约,浓雾和隐约的远山好似凑在一起的几个小山包的一幅背景。在这个背景下,右首的小山包圆圆的,像一个刚揉起来不一会儿的馒头;左首的小山包,有点尖,有棱有角的;中间夹着那个小山包,上半部分被浓雾隐去,露出的部分恰似一个大乌龟,头朝向左首的“馒头”,尾朝向右首的“尖丘”,它将头探出龟壳,像是在听动静。

“馒头”上长满了白桦树。有的白桦树有零星的青绿叶子,这零星的叶子分明在抗争;大多白桦树叶子已经变*;也有白桦树那紫褐色的枝条成了主角。白干,褐枝,*色和零星青绿的叶子,在“馒头”上,在白桦上,由下而上构成了相互映衬的色彩。

“尖丘”上全是柞树,这里呈现一派浓郁的色彩。柞树上*中点红,红中透粉,红中透紫,这些色彩穿插交错,相得益彰。

“龟背”上有柞树,也有白桦。白桦的*叶凸显在柞树的红叶上,似龟甲片上连接的纹理,使乌龟活灵活现。

(节选自《乌兰布统》作者:赖国斌)

(上面这几段文字,空间顺序上由远及近;观察方法上,采取把景象分成各个部分,再一部分一部分观察。)

从部分角度观察远景、中景、近景:

清晨,去湖边看云海中的日出,你会感到无比震撼。

翻滚的云海与湖水相连。太阳从云海中喷薄而出,射出灿烂的光芒。乌黑的起伏的云海边缘,镶上了金色。透亮的稀疏的云层,染成了火红色。太阳背后,云层烧成了金*色。太阳喷出的地方,闪着耀眼的红光。太阳喷出时的声响,惊乍起草丛里安睡的飞鸿,它们从头顶掠过,嘎—嘎—叫着,飞向湖中。(远景)

贴近湖面,是一道灰*色的雾气。雾气从阳光直射的地方向两旁由浓而淡。灰*色雾气上,数束稀薄的蒸气绵延升腾,如音乐喷泉中激动跳跃着的音符。(中景)

湖边,小鸟跑着;湖里,大鸟游着。湖中太阳拉长了影子,把湖水也染成金色。太阳掉入湖水里的刹那,惊动了水底安眠的鲫鱼、华子,它们扑棱棱骤起,搅浑了一片清水。(近景)

(节选自《令人慕恋的达里诺尔》作者:赖国斌)

(上面这三段文字,按照时间顺序,由远及近地观察:观察方法上从不同距离角度观察,先写远景,接着写中景,最后写近景)

从方位角度观察,仰视,远望,环视,注视,观察到的不同景象:

白天,看水天相连的湖面,你会有无尽的享受。

天上,连片的白云,千形万象。或苍梧东岳,或斜榭飞亭,或奔马卧牛,或轻羽萃鳞。天水相连处,奇观常现。或“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或天衬水,水映天,天于水中流连忘返。白云轻轻唱着《敖包相会》,要邀水中的鱼儿对唱。鱼儿要衔一片白云,去送给钟情的伴侣。(仰视,远望,联想)

湖面,游船几芥,游人几粒,歌声连绵。老者吼着打马挟弓的原生态,马头琴唱着悠扬悦耳的山川颂,有情人轻轻吟着眷恋与思念。(环视)

湖边,一位少女,飘逸着秀发,倒背双手,面向湖面,深情注视着……(注视)

((节选自《令人慕恋的达里诺尔》作者:赖国斌))

(上面这段文字,依照空间顺序:由远及近。观察方法上:从不同的视角,先仰视天空,再环视四周,然后注视湖边。)

从虚实角度观察,观察实际景物状况(实写:描摹自然状态),再根据观察进行联想想象(虚写:灵活运用比喻、比拟等)

我仔细端详这盆蝴蝶兰:白色蝴蝶兰白得清纯,白得细腻,白得靓丽,白得简直叫人没法用语言形容。白色蝴蝶兰形如蝴蝶,状似蝴蝶展翅,虽然静静地待在那里,可我感觉到了它们内心的喜悦。我仿佛听到了白色蝴蝶挤到一起扑棱扑棱的振翅声,听到了它们欢心的笑声,听到了它们愉快的歌声。我弯下身来,蝴蝶兰那屡屡芬芳,阵阵扑鼻,那淡雅清香,沁人心脾。看着清纯修洁的白色蝴蝶兰,我仿佛尝到了百合淡淡的甜香,尝到了白玫瑰甘甜中微微的苦滋味。看着它们,我肝舒心阔,心宁神安。

(节选自赖国斌的《白色蝴蝶兰》)

(上面这段文字,实写蝴蝶兰的颜色:白得清纯、白得细腻、白得靓丽;实写蝴蝶兰的气味和味道:屡屡芬芳,阵阵扑鼻,那淡雅清香,沁人心脾。我仿佛尝到了百合淡淡的甜香,尝到了白玫瑰甘甜中微微的苦滋味。也有联想和现象:白色蝴蝶兰形如蝴蝶,状似蝴蝶展翅,虽然静静地待在那里,可我感觉到了它们内心的喜悦。我仿佛听到了白色蝴蝶挤到一起扑棱扑棱的振翅声,听到了它们欢心的笑声,听到了它们愉快的歌声。虚写的地方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

从时间角度,观察景物在不同时段的变化状态:

一轮红日从东方喷薄而出,朝霞满天。大片大片的彩云浮在湖面上,有镶银色边的,有镶金色边的,形状不一,姿态万千。一条木栈道延伸到湖边,仿佛顺着木栈道就踏上了云朵,步入了天空。湖岸上下景色相同,方向相异,虚实相应,对称成趣。空中彩云和湖中彩云遥相呼应。人在湖边,如处梦幻中。(早上观察湖中所见)

蓝盈盈的天空中白云朵朵,明湛湛的湖水中朵朵白云。天上白云慢悠悠飘着,湖中白云慢腾腾移着。如诗中云:“瑞云千里映,祥辉四望新。”(于季子)“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谢灵运)天空的蓝映着湖水的蓝,使湖变得广阔而深邃。站在湖边观赏这壮美景色的人,仿佛心胸也变得博大起来。(上午观察湖中所见)

微风吹来,湖水如小姑娘的裙摆般打起褶皱。湖水中成朵的云,被褶皱均匀地断开,像无数鱼儿在水面跳动,如细碎白银沉在湖底。渐渐的,天空,白云一朵一朵聚集,堆成山峰,湖中,浪花一卷一卷汇聚,涌成波涛。一位姑娘,竟情不自禁地步入湖中。(白天观察湖中动态景象)

傍晚将近,成片的、成朵的白云渐渐变成金色。金色太阳周围,出现一片玫瑰红,一片绛紫。湖水中的云朵也跟着一起幻化,金色、青色、灰黑、灰白、淡*、褐色时隐时现。天空和湖面渐渐暗下来,猛的一亮,落日从云霞的怀抱中慢慢坠入了湖中。它由橙*变为橙红,由橙红变为大红;由实心圆变为扇面圆,最后被平静的湖水吞噬了。(观察傍晚湖中落日景象)

(节选自赖国斌的《乌兰布统公主湖》)

(上面这段文字,按照时间顺序,从不同时段角度观察乌兰布统公主湖景象变化,既有整体观察,也有部分观察;既有实写,也有虚写。)

从生长角度,观察种子的生长变化:

请看下面的观察笔记:

生*豆芽

——赖国斌《观察笔记》

一小搪瓷盆底圆圆的**的豆子,居然变成了大半盆长长的嫩嫩的豆芽,你见过它们的变化过程吗?

12月9日

我家买来的*豆个头不大,仅筷子头大小,颜色看上去也不新鲜。我把一把*豆放到一个小搪瓷盆里,稍稍晃动这个瓷盆,*豆就哗哗啦啦的响起来。我捏一个豆子在手指肚间,它硬硬的,有点硌手,似捏一个圆圆的石子。

往搪瓷盆里放小半盆水,我用一双筷子顺一个方向把水搅起来,水在盆中转,*豆也跟着转了起来。这样转了大约一分钟,我把水滗干,再往搪瓷盆放小半盆水进去,再搅起来,再把水滗掉。这样淘洗*豆三遍后,我又加进了少许清水,让水只没过*豆,然后用一个大瓷盘把搪瓷盆盖上。我把搪瓷盆放在灶台上,让*豆开始吸收水分。

12月10日

*豆由原来的圆圆的,变成了椭圆形。颜色也由暗淡变得新鲜,变成了金*色。*豆明显鼓涨了起来,个头也比原来增大了两倍。原来摸上去很硬,有些硌手的“石子”,变成了像暖壶塞一样的“软木”。我把一个*豆在手指间碾了两下,豆皮就有了褶皱。我捡一个膨胀起来的豆子放到嘴里,牙齿轻轻的一咬,*豆就碎了。这时嘴里有点腥,有点甜,还有点辣,像喝了一口生豆浆。

12月11日

金*金*的豆子从它的一头长出了白白的小芽,小芽的根部略粗,跟一个牙签差不多。小芽似一个小白蛆,伏在豆脐上,将尾巴稍稍翘起。彭起来的*豆在太阳的照射下,闪着亮,似一个小小的灯,不,简直就是一个小太阳。豆芽好像很怕阳光,将自己的身体躲到了豆子的一侧。而*豆也用整个身体挡住阳光,生怕自己的宝宝被晒着。

12月12日

豆芽由不到一厘米的小蛆长到了两厘米多,它弯弯的,有的像牛角,有的像盘曲的羊角,还有的像小蛇蜷曲着,却都将头高高的竖起来。豆芽白白的,挺挺的,嫩嫩的,每一根都是一种情致,绝没有两个是完全是一样的。

把一个*豆捏在手指间,还没使劲豆皮就碎了,轻轻一用力,两个豆瓣就完全分开了。

*豆已经失去了昨日的英姿,有的皮已半蜕,没蜕皮的也暗淡了许多,一天之内它们好像衰老了许多。

豆芽却水灵灵,蓬勃勃,旺盛盛的,一个一个比着赛往出长,你亭亭玉立,我婀娜多姿,你风流倜傥,我独领风骚。小豆芽各自独特的韵致向人们昭示着,我不向一切屈服。

12月13日

豆芽已经长到大约三厘米,它由原来的底部粗变成了中间粗,像一条小蛇吞下了什么,中间鼓鼓的。豆芽都把胸挺起来,把头探出来,让自己完全沐浴在阳光中。豆芽紧挨豆脐的那段,总是打着弯,没有一根豆芽那段是直的。我想它大概在积蓄能量,让它的尖部奋力往上长。每个*豆在长出豆芽的地方,豆皮都已半蜕,鼓鼓的,似一个水泡。有的豆瓣间已裂开缝,有的过去曾被碰伤的地方也都显现出来。

*豆在衰变,而豆芽却越发精神。

12月14日

豆芽已经很长了,底部弯曲的部位已经变成了紫色。

这时,我才发现,原来长出的豆芽,不是我头脑中的那个“豆芽”的概念,它是生长的主根。把长出来的根叫“豆芽”,这是人们当初的一个误解。这一误解又无人去订正,于是就以讹传讹了。

豆芽的顶端这时越发尖细了。它要把“豆芽”扎进泥土中,也只有尖细才能扎入泥土。

*豆的皮有的全部蜕下,有的半蜕,有的虽没蜕,可轻轻一捏,皮就掉了。一个*豆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竟将自己全部奉献出去。

12月15日

从12月9日到现在,整整一个星期,我便见证了一粒种子孕育生命的过程。从这一过程中我认识了自然的伟大,认识了生命的奇迹。我更加敬畏自然了。

*豆长出的“豆芽”,实际上是*豆的“根”,是往泥土里扎入的那部分,并不是往上长的“芽”。实际上*豆的豆瓣变为“芽”,往上生长。人们叫它“豆芽”,大概是从这个“根”生出来后的样子说的。可在一般人的理解中,往往把这个“根”就理解为“芽”了。看来有些事情不去追根问底,人云亦云,往往就跟着以讹传讹了。

年12月15日

(上面对*豆生出“豆芽”过程的观察,就是按照时间顺序,观察*豆的生长变化。这个变化也只是*豆生出“根”的变化,还没有观察*豆长出“叶”后这个变化,以及往后一系列的生长变化。这样的观察是连续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