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你了解什么是卜筮吗那可是上古时期的高科技 [复制链接]

1#

上期我们说道,《易经》做为先秦思想的“元思想”,它给诸子百家的思想提供了基本范式——阴阳辩证思想。这一思想性的向外发动在易学中被称为:“义理”,而《易经》将阴阳概念符号化、数理化,这在易学中被称为“象数”!故古人将易象、易数、易义、易理称为“易之四德”。

我们可以把义理看成是对《易经》所呈现的“元思想”的思想,它是一种发挥和扩散;而“象数”是《易经》本质的抽象化反映,它是一种框架和起点。故我们也可再追问:“这一起点之前又是什么?即《易经》的“象数”的源起于何物?这一追问可视为对中国文化“元思想”的来源的探幽查微。

我们知道:在人类历史上,凡是起点性的东西,往往都具有混沌未分的特点,它们会在后来的发展中积淀为文化的深层核心,并以各种复杂形式反复展开。故有人类的文化起源于远古巫术之说。《易经》本身是一本卜筮之书,它代表着卜筮这种文化的最高阶段。即从纯粹的巫术中进化出来文明的思想。即前文所说的“元思想”。

让我们来看看这一过程,这一过程是在卜筮这种文化自身内展开的。

卜筮在古代那是最高科技,商周都设有专门的卜官,地位仅次于王。

卜与筮是两种不同的巫术。《广韵》说:“龟曰卜,蓍曰筮。”就是说使用龟甲进行预测叫“卜”,使用蓍草进行预测叫“筮”。

让我们看看何为“卜”?何为“筮”?今天我们先说说这个“卜”法。

“卜”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用火灼烧龟甲后所显现出来的裂纹。殷商时代是一个笃信占卜的时代,商王无论大事小事都会占卜贞问,这个“卜”字就是来自于这样的时代背景,我们现在所见的甲骨文,多是占卜之辞。

上古时期的龟卜的卜法是什么样的呢?

首先是使用龟甲的大小是有阶级等级划分的。古书有“天子龟尺二寸,诸侯八寸,大夫六寸,士民四寸”之说《太平御览》。整个选龟、取甲、灼龟占卜,解读兆辞,有着严格的程序。

下面我们解析一下整个龟卜的过程:

一、选龟:《周礼·春官》的《龟人》篇说:“取龟用秋时”,是在秋季,以渔取龟,献之大卜。现已出土的商代卜龟,经鉴定主要是四种:

花龟,分布于我国的闽、粤、台和北印度支那;

金龟,分布于我国冀、鲁、豫、陕、甘、川、滇、桂、粤和朝鲜、日本;

水龟,分布于我国南方和日本、越南;

亚州大陆龟,分布于东南亚和马来半岛;

二、衅龟(杀龟取甲):《龟人》说:“上春衅龟,祭祀先卜”,即于岁首杀龟。杀龟前要选择时日和卜问采用何种祭牲。《龟策列传》讲:“择日斋戒,甲乙最良,乃刑白雉,及与骊羊。以血灌龟,于坛中央。以刀剥之,身全不伤“。讲的就是衅龟仪式。并详细附有卜禁,包括一个全年的月表和若干有关卜龟、杀龟和祓龟的禁忌。

三、攻龟(修治龟甲)龟卜主要使用的是龟的腹甲,《龟策列传》说“太卜官以吉日剔取其腹下甲”。但商周出土的卜甲除用腹甲之外,也有少量背甲,戓作对半分之,或对半剖分后再截去近脊和近首尾处,使成鞋底状。背甲只用于配合记事,不载卜辞。

四、钻凿(亦属攻龟):是在修治好的甲骨的背面钻孔开槽,用于占卜时施火烧灼之用。钻是用于直接施火之孔,凿则是在钻孔旁或钻孔内开槽。钻凿是区别不同时期甲骨的重要标志。如龙山原始时期的卜骨只灼不钻,或只钻不凿。而从商代开始,钻凿成为甲骨的标配,商代甲骨多用圆形钻,旁有梭形凿;西周甲骨多用方形钻,在钻内一侧开长方形凿,故《周礼·春官》中的《卜师》说:“开龟之四兆”,为“方兆、功兆、义兆、弓兆“。其中“开龟”指的就是钻凿,“方兆”说是方形的钻凿。

五、灼兆(灼龟):钻凿之后用火烧灼,使龟甲正面呈现兆纹。钻凿的作用在于可控制兆纹的走向。原始早期的如龙山骨卜无钻凿或有钻无凿,兆纹无规律地呈现。至商周的甲骨钻凿并用,兆纹是呈现规则的“卜”字形。这就是“卜”字的由来。

在甲骨上呈现出的兆纹,纵纹为兆干,古人叫“墨”《占人》;横纹为兆枝,古人叫“亹”《占人》!故《易经·系辞上》说:“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

六、兆象:对兆象的解释是卜法的核心。《龟策列传》讲兆象分两种,一是按卜求之事排列吉凶之兆,二是按兆象排列举事宜忌。

对兆象观查取其兆干和兆枝,兆干的上、中、下三段,分以“首”(或“头”)、“身”(或“身节”)、“足”称之;兆枝的内、外两段,则以“内”(或“中”)、“外”称之。

兆干的“首”,向上露叫“见”,向内倾斜叫“俛”,向外倾斜叫“仰”;

兆干的“身”,正直叫“正”,弯曲叫“折”,长叫“长大”,短叫“挫折”;

兆干的“足”,下露叫“发”(或“作”、或“诈”),下延叫“开”,上收叫“肣”(与“开”相反,是“敛”的的意思)。

兆枝,短叫“有内无外”,平叫“内外相应”,一头高一头低叫“内高外下”或“外高内下”;两头翘或两头垂叫“内外自桥”(或“外内自举”或“内外自垂”);一头翘一头垂叫“内自桥、外自垂”或“内自垂、外自桥”。

七:兆辞:龟卜由贞人(卜官)进行,但对兆象解释往往是最高统治者作出。在商周的甲骨文当中,记载的常是由王对占卜的兆象的吉凶解读:例下图是一片完整的龟腹甲摹本,其文辞内容如下

(1)先读左边(正面问)——戊子卜壳贞:帝及四月令雨?

(2)再读右边(反面问)——贞:帝弗其及今四月令雨?

(3)次读中上(占辞)——王占曰:丁雨,不唯辛。

(4)最后读中下(验辞)——旬丁酉允雨。

大意是说:戊子这天贞人壳卜问,天帝是会赶在四月份下令降雨(正面问)?还是不会赶在这个四月下令降雨(反面问)?王看了卜兆后断言,丁日降雨,不会是在辛日。结果这一旬的丁酉日确实降了雨。

八:刻辞及藏龟(卜龟的入档),将卜官与王的兆辞刻在甲骨上,并将甲骨集中收藏。《龟人》称之为“龟室”。后世发现甲骨时常出于窖藏,即是如此。

(未完待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