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往圣继绝学。
对于深入学习文字学专业的人来说,甲骨文是绕不开的话题。
无意间刷教育新闻,看到一个“学习甲骨文专业的95后妹子意外走红”的视频,女孩叫李莹,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本科时就对甲骨文产生了兴趣,最终成为了汉语言文字学甲骨文方向的一名研究生。
和李莹同时学习古汉语专业的一共有四个人,而学习甲骨文的只有她一个,他们的学习地点不在教室,而在导师的家里,因为学校没有安排专门的教室,不知道这算不算是李莹学习甲骨文享受的第一份“殊荣”?
学习甲骨文专业的人寥寥无几,学校竟然连教室都没有安排,专业如此“冷门”,就业怎么办呢?
李莹给网友科普说,学习甲骨文目前最好的出路是搞研究,其中应用最广泛的就是“释字”。
说到“释字”,有些人可能不太好理解,因为“甲骨文”是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这些字距离我们很遥远,有些字我们根本无法辨认,所以中国文字博物馆曾面向社会发出“悬赏令”,有来自于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的研究员蒋玉斌因破译一字获得10万元的奖励。
认出一个甲骨上的“文字”,居然能获得10万元的奖励,没错,就是这个字,大家可以仔细观察一下并大胆的猜测一下这是个什么字?
初看到这个字,上端感觉像“刀”,底部又像是“草”的样子,还有人说像一把“剑”的形状,那么它究竟是什么“字”呢?
复旦大学古文字学者破译后,称这个字是“蠢”,并发表获奖论文《释甲骨金文“蠢”——兼论相关问题》。
在这里有必要提一下汉字的本义和引申义,注意“蠢”的本义不是愚蠢,而是“虫动”,从它的字形大致可以推测它的本义。
蒋玉斌说甲骨文中的“蠢某方”指的就是商王朝周边,有些方国不服从管治的意思。
文字专家这样解释甲骨文,对于非专业领域的人士来说,听起来确实比较费劲,要不然也不会一字“悬赏”10万元。
甲骨文“释字”难度大的原因除了这个专业冷门,研究的人较少以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很多简单易识别的文字已经被前人“认领”完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如果不是出于强烈的个人兴趣或者是坚持不懈追求学问的精神,是很难在这个领域有所成绩的,而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的甲骨文专业的李莹,毕业论文则是近几年比较流行的“甲骨文语法结构”研究。
研究者有了对甲骨文语法的分析,才能更好的掌握甲骨文的句式结构,给后人识别甲骨文提供理论研究依据和便利。
目前一些人对于甲骨文专业还有一定的偏见,周围有人听说李莹的专业方向是甲骨文,竟然问她毕业论文是不是用甲骨文写的,李莹说并没有那么夸张。
不过目前甲骨文专业确实持续爆冷却是不争的事实,李莹说自己的导师就要退休了,如果学校还是找不到甲骨文老师,这门专业可能就要成为一门“绝学”了。
如果导师毕业招不到合适的老师,那么李莹的学弟学妹们再想学习甲骨文,恐怕就得去申请其他学校的甲骨文专业了。
在李莹视频账号下面,有粉丝朋友开玩笑说:“如果找不到甲骨文老师,那你就是未来的泰斗。”
对于“泰斗”的头衔,李莹自谦不敢当,自己也只是学习了一些皮毛而已。
但是,李莹目前通过自媒体在传播“甲骨文”文化却是不争的事实,她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一系列视频,吸引了10万+粉丝的力捧,意外带火甲骨文专业,很多老师和家长在线催更,让李莹找到了科普甲骨文的乐趣以及人生价值所在。
没想到这么冷门的专业,居然能够引起大家的好奇,看来甲骨文也没有那么“冷”。
甲骨文专业跟其他的专业不同,要坚持数十年坐冷板凳,又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但是对于对于探究人类文明起源却有着不可估量的人文价值。
看到95后的甲骨文专业的毕业生能够在网络上身体力行的传播甲骨文,“为往圣继绝学”,佩服现如今的年轻人魄力和勇气,弘扬传统文化,势必要找一条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道路,而利用短视频传播甲骨文,是一条可行之路。
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传播和弘扬“甲骨文”的行列,让更多人的能够从汉字的演变轨迹中探寻中国文明的起源。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