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得道升仙 [复制链接]

1#
如何快速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pf/a_10468821.html

求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是神仙道化的重要内容,求仙活动能够折射出众多的社会文化因素,其中思想和宗教是特别突出的两个方面。

思想层面主要指求仙活动的直接驱动力来源于神仙思想影,神仙思想的产生由来己久,人类童年时代就己经有灵*不死的观念,这种观念是神仙思想的直接源头。

神仙思想一旦形成,影响广泛。在中国历史上,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少有不受神仙思想影响的。在通往缥缈仙境的漫漫长路上,从来不乏各类人群的虔诚表情和忙碌身影,其中既有宫闲朝廷的王公贵族,又有市井瓦肆的贩夫走卒。

宗教层面主要指求仙是道教的一个核心内容,和道教的宗教信仰、宗教观念、宗教仪轨等方面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

追求长生是道教的最高期望,成仙则是长生的终极归宿。道教求仙思想是对原始宗教、民间巫术、哲学思想、方士方术、医药养生等既有文化吸收改造后形成的,求仙手段复杂多样,包括炼月·、服食、辟谷、胎息、、导引、存思、守一等。

纵观中国历史,神仙思想影响深远,以帝王身份痴迷于求仙者亦不乏其人,其中尤为突出者当属秦始皇与汉武帝,二人几乎可以成为帝王求仙文化的符号和象征,有关秦皇汉武求仙的故事,在诗词文赋、戏曲小说、民间说唱甚至雕塑绘画等各种艺术样式中俯拾皆是。

“道教文化纷繁绚灿、包罗万象,它从中国古代文化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又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其影响之所以广泛而深刻,原因之一即其内容的`杂而多端。在道教杂而多端的内容中,有一个核心则是它的神仙信仰,这个核心贯穿于道教文化发展的全过程之中。”

远古以来的灵*不死观念是神仙思想产生的思想源泉。

《山海经》、《庄子》、《楚辞》等先秦典籍中存在大量关于神仙思想和神仙世界的描写,为求仙活动的出现提供了理论前提和思想基础。

战国以来,荆楚文化区和燕齐文化区是神仙思想最为活跃的两个区域,在方士的鼓吹下,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热衷寻仙,拉开了中国历史上帝王求仙的帷幕。

茅盾认为,研究中国神话“要搜剔出中国民族原始的宇宙观、宗教思想、伦理观念、民族历史最初期的遗形,对自然界之认识等等。”`

神仙思想的核心是祈求长生不老,这种思想并非凭空产生,灵*不死观念是神仙思想产生的直接源头。

这点闻一多早有论述“所谓神仙者,实即灵*不死观念逐渐具体化而产生出来的想象的或半想象的人物。”

关于灵*不死观念的表现,茅盾引人类学家安德烈·兰的观点认为原始人的心理,可以归纳为六个特点。

一为相信万物皆有生命,思想,情绪,与人类一般此即泛灵论。

二为魔术的迷信,以为人可变兽,兽亦可变为人,而风雨雷电晦冥亦可用魔术以招致。

三为相信人死后*离躯壳,仍有知觉,且存在于别一世界幽冥世界,衣食作息,与生前无异。

四为相信*可以附丽于有生或无生的物类,灵*亦常能脱离躯壳,变为鸟或兽而自行其是。

五为相信人类本可以不死,所以死者乃是受了仇人暗算此惟少数民族则然。

六为好奇心非常强烈,见了自然现象风雷雨雪等等以及生死睡梦等事都觉得奇怪,渴求其解答。

恩格斯认为“在远古时代,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体的构造,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于是就产生了一种观念他们的思维和感悟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独特的,附于这个身体之中而在人死亡时就离开身体的灵*的活动。从这个时候起,人们不得不思考这种灵*对外部世界的关系。既然灵*在死的时候离开肉体而继续活着,那么就没有任何理由去设想他本身还会死亡,这样就产生了灵*不死的观念。”

中国很早就有了灵*不死观念,随着近百年来考古发现的深入展开,尤其是对远古人类墓葬习俗了解的进一步加深,中国早期灵*不死观念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北京山顶洞人骨周围散布的赤铁矿粉被认为是血液的象征,下葬时撒下赤铁矿粉则是在另一个世界复活期望的反映。

仰韶文化时期未成年人死者瓮棺上有意留出的小孔,被学者认为是为灵*自由出入留下的通道。

类似的墓葬习俗还可以举出很多,半坡遗址、大汉口遗址、陕西庙底沟遗址、浙川下王岗遗址,墓葬中尸骨的朝向、随葬物品的陈列等诸多墓葬习俗,都向我们展示了远古人类在灵*不死观念影响下对于死后世界的种种设想与敬畏心理。

商周时期,灵*不死由原始宗教状态的无意识思维发展为国家意识形态的有意识思维。

《周礼·春官·宗伯》记载“大祝,掌六祝之辞,以事*神抵,祈福祥,求永贞。”

显然,殷周以来,灵*不死观念仍然普遍存在,受此观念影响,时人设置了专门的祭祀机构和巫祝人员,以祖灵崇拜为重点的祭祀活动尤为盛行。

这种长生不死观念直接影响到后世关于个体生命的认识,如《左传》中就有关于不死的记载“齐侯……饮酒乐。公曰`古而无死,其乐若何”。

近年发掘出土的龟甲卜辞材料也存在大量的相关内容,甲骨卜辞记载了殷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祭祀活动尤其是先祖祭祀又占很大的比例,先祖祭祀盛行的一个前提条件即为对灵*不死观念的认可,并且这种祭祀活动显然己经开始上升为国家重大仪式,这既不同于原始社会的盲目灵*崇拜存,又有别于后世以个人精神自由追求为特点的神仙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神仙思想逐渐成形的时期,灵*不死观念向神仙思想转变,荆楚文化区和燕齐文化区是神仙思想的主要流行区域,昆仑文化区的长生不老思想则可能是两地神仙思想的重要来源。

战国以前,神仙思想表现的重点为超脱外物拘束的绝对精神自由,对于肉身不死的追求尚处于萌芽阶段,战国后期至秦,经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的鼓吹,界神话的影响,秦始皇的践行,灵*不死信仰逐渐向肉身不死追求转变,求仙活动正是在这样一种思想背景下迅速发展起来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