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姬英明八千多年的贾湖遗址发现了骨制规矩 [复制链接]

1#

中华文明在八千多年前,就是能观测星象变化的智慧文明;中华民族的易道思想,就是源启于长久的仰望星空!贾湖遗址出土距今年至年的“骨制叉型器”和“骨制板”,就是最好的证据!贾湖遗址出土的“骨制叉型器”和带有刻度的“骨制板”,我可以确定那是先祖“伏羲女娲”们,用来观测星象变化的“规”和“矩”。姬英明先生在考察完河南漯河贾湖遗址后激动地说。

“在文明发源地讲文明,在历史发生地讲历史”是姬英明先生于*帝纪元四千七百一十六年冬至元启日发起《中华八千年文明史》探源的核心宗旨。7月中旬,《姬氏道德经》《姬氏祖传经》传承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姬英明在延续前五期的探源后,第六期来到了中华文明源起地之一的贾湖遗址群一带。这一次探源同行的还有著名考古学家、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早期中国》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韩建业教授等同行。

据韩建业教授介绍,贾湖遗址近圆形,面积5.5万平方米,是一处裴李岗文化或贾湖文化遗址,发掘出房址几十座、墓葬数百座,墓葬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头向以西居多,有随葬成组龟甲、叉形器、骨板、骨笛等特殊物品的墓葬二三十多座,龟甲一般有的是八个一组。有这些特殊随葬品的墓一般较大,随葬品较丰富。

贾湖遗址是一处非常特殊的遗址,尤其是有明显“卜筮”意味的内装石子的龟甲和叉型器、骨板等,非常引人注意。该遗址共发现有寓意深远的契刻文17例,分别刻在龟甲、骨器、陶器上,其出现年代早于安阳殷墟的甲骨卜辞多年年,也略早于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一期的陶文年代。其中龟甲上刻符文9例,骨器上刻符文5例,陶器上刻符文3例,其特点均是契刻而成。经文字专家研究,刻符文结构为“横”、“点”、“竖”、“撇”、“捺”、“竖勾”、“横折”等笔画,书写特点也是先横后竖,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先里后外,与周汉时代文字结构基本相同,有些契刻符文的形状与商代甲骨文有许多相似之处。新发现的甲骨契刻符文证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文字的的文明之一。

这次和韩教授一起到贾湖遗址探源,是我第一次在考古专家的指导下,亲手触摸及近距离的观看这些老祖宗的遗物。对大家非常喜爱的骨笛,我没有多大感觉,让我最有感觉的是这些被按形状命名的“叉型器”和“骨板”们!据韩教授和博物馆长等说,自发现以来,众多的考古专家和其他相关领域的专家们,都没有搞明白这个“叉型器”是干什么用的!但能和有契刻符文的龟甲一起放在墓主人的头顶随葬,它一定是有非常特殊用途的。也有研究者认为,这个精美的骨制“叉型器”是用来观测太阳的。但如果是用来观测太阳,古人最多做一个不动的日晷,或者没有手柄的“骨叉”即可,不用在“骨叉”下再做这么精美的手柄。测日不需要动,而需要绝对的固定,所以也不需要手柄;只有观测星象,才需要不断地根据星象的移动而动!况且以太阳月亮为核的天干地支是到轩辕*帝时才有的。我们中华文明自古就有能观测星象变化的智慧,我也是数千年来的传承者之一。我们历代的传承人,自幼小时就有很强的训练,几乎每天都得观测上千颗星位移动,况且每一颗星的星位又不一样,举一晚上观测器也不容易,所以一定要做一个舒适的手柄,才能更好的移动角度观测星位变化,然后卜筮计算,以确定未来的不确定危机,以更好的保护宗族部落性命财产。姬英明淡定地说。

中华文明在八千多年前,就是能观测星象变化的智慧文明;中华民族的易道思想,就是源启于长久的仰望星空!贾湖遗址出土距今年至年的“骨制叉型器”和“骨制板”,就是最好的证据!但贾湖遗址出土的“骨制叉型器”和带有刻度的“骨制板”,我可以确定那是先祖“伏羲女娲们”,用来观测星象变化的“规矩”。《周易》有“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的记载,我祖上也传承有距今年《圣太一天历》实证,还有古册《周髀》载:“昔者周公问于商高曰:窃闻乎大夫善数也,请问昔者包牺立周天历度,夫天可不阶而升,地不可得尺寸而度,请问数安从出?商高曰:数之法出于圆方,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周礼·冬官考工记》载有“玉人之事,镇圭尺有二寸,天子守之。”《淮南子》就更直白的说“天地之大,可以矩表识也;星月之行,可以历推得也。天地之大,可以用矩尺和圭表来测量。”我故乡陇山成纪一带,自古就有“二月二,龙抬头;降伏羲,生女娲,立婚姻,定规矩”的民间话戏!关于伏羲女娲的民间传承,现在西南苗彝地区都有大量存在。关于伏羲女娲鼎制规矩的传说,到周汉时期有大量经书记载,但最能说服所有人、包括疑古者的,是近些年从甘肃新疆湖北等地出土的上百幅汉代丝帛“伏羲女娲手持规矩图”。距今多年,还能有这么巨大数量的汉代精美“伏羲女娲手持规矩图”存在,说明伏羲女娲这个传说在周汉以前,华族群体就已有无法想象的共祖认同了!但最客观的还是贾湖遗址出土的“骨制观星规”和带有刻度的“骨制骨矩”,和现代出土的汉代“伏羲女娲手持规矩图”,有无可挑剔的相同之处,难道我们还不能相信贾湖遗址出土的“叉型器”和“古板”是传说中的“伏羲女娲规矩”吗?这两处相差年的古遗物,竟然有如此惊人的雷同之处,难道还不能证明我中华文明的无与伦比延续性吗?姬英明先生激动地说。

我们一行,还去了最近报道的荥阳青台遗址“北斗九星“发现地。因为遗址正在发掘中,我们不能深入的研究考察,但从已有的图片资料看到,这个“北斗九星”图,是起源于伏羲女娲诞的祭祀图,我们传承人称其为“九星崩”!是一种非常久远和极高规格的祭祀仪式所遗留下来的产物。姬英明严肃地说。

(文丽)

来源:光明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