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治皮肤病医院 http://m.39.net/pf/a_9204079.html文:MonicaDai
来源:Foodaily每日食品(ID:foodaily)
近日,专注于复合调味品生产和销售的江苏吉得利食品有限公司完成2亿元B轮融资。作为调味品行业的老品牌,吉得利拥有超过30年的历史,且逐渐从传统的调味品企业转型为多品牌、多渠道、多场景的复合调味品企业,年营收从年的不到1千万,增长至年超过10亿,净利润超过1亿。
事实上,不仅吉得利,复合调味品赛道近几年可谓是“遍地开花”。此前,加点滋味、禧宝制研、小熊驾到等品牌均获得融资,加点滋味更是在成立一年内连获3次融资。
作为调味品行业的“后起之秀”,复合调味品在消费升等种种原因的催化下,迎来了高速发展、高速扩容的红利期。
尤其近年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单一的基础调味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挑剔的口味追求,复合调味品已然成为调味品赛道增长的新方向。
01
高速发展,适者生存
复合调味品逐渐跑出细分赛道
所谓复合调味品,是指含有两种及以上单味原料的调味品,根据FrostSullivan定义,复合调味品包括五个细分品类:鸡精、火锅调味品、中式复合调味品、西式复合调味品及其他。
图片来源:中文百科
过去,复合调味品主要应用在餐饮业及休闲食品中,近几年疫情居家、懒宅经济的兴起使得复合调味品从B端逐步走向C端,需求急速增长,甚至超过了基础调味料。
根据艾媒数据中心的研究报告数据表明,中国调味品行业的市场总规模呈逐年递增的趋势,由于基础调味品在市场逐渐饱和,基础调味品的衍生品以及复合调味品需求的增加,调味品市场规模在年开始重新以两位数的速率保持高增长,并预测在年增长至亿,将在年突破1万亿的大关。
除了新锐品牌风生水起外,老牌企业也顺势而为,寻求第二增长曲线。海天、李锦记、厨邦等调味品企业加大在复合调味品方面的投入。
年6月,主营食醋的恒顺醋业设立全资子公司江苏恒顺复合调味品有限责任公司,进*复合调味品领域;年10月,盒马申请注册“匠酱好”商标,进*复合调味品行业,主要是针对蒸、卤、拌、泡、焗等烹饪方式的复合调味品产品……
总之,市场呈现出欣欣向荣之态。
图片来源:凯联资本
但是,复合调味品赛道各个品类的占比是不一致的。长城证券报告显示,年前后,综合全渠道,鸡精是最大的子品类,占比约为28.5%,火锅调味料位列第二,但中式复合调味品增速最高。
早期火锅店的火锅底料以人工炒制为主,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人工炒制难以满足需求,越来越多火锅餐饮企业选择袋装火锅底料,工厂规模生产不仅可以避免人工制作口味波动较大和卫生难以保证的问题,还可以节约时间降低成本。
在餐饮行业连锁化的大趋势下,火锅底料在餐饮端的占比不断提升,在家庭端渗透率仍存在提升空间。
图片来源:小红书用户
区别于火锅底料在家庭场景应用上的局限,中式复合调味品在B端餐饮和C端家庭都有渗透,并借势在C端的发展成为近几年增速较快的细分品类。
主要因为中餐菜系比较多,很多菜品的底料制作流程相当复杂,中式复合调味品的应用不仅能节省时间成本,而且使用方便,能较大限度的还原菜品风味,对厨房小白很友好,价格上也较为匹配当下年轻人的消费区间。
且在B端渠道上,还有生产预制菜的食品加工厂,团餐公司和连锁餐饮公司等上下游企业入局。团餐和连锁餐饮企业可以自建央厨生产预制菜,也可以采购第三方预制菜公司的预制菜再进行生产和配送。因此中式复合调味品可以送达食品加工厂,也可提供给团餐和连锁餐饮,需求缺口较大。
根据中国餐饮大数据研究中心的统计,截止年第二季度,中式快餐与中式正餐市场占比分别高达45%和29%。受疫情的影响,中式正餐的占比略有下滑,但总体上中式餐饮的规模高达74%,市场规模远超轻饮食,火锅,西式餐饮等。
加之最近刚刚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对预制菜行业的发展支持,中式复调很可能在未来复调增长中成为核心增长点。
图片来源:Pexels
此外,基于现代人对天然、营养、健康的追求,中式复合调料产品本身在保持风味的同时,也应注意将健康放在第一位。
魔镜数据显示,含有健康概念的调味品,年1-11月相销售额8.3亿元,较于年同期增长39.1%。其中热销单品有主打0脂、0糖的百利轻食沙拉酱和0添加概念的千禾酱油,单品销售额分别为万元和万元。
因此,标准化、天然化、功能化、健康化、个性化是未来复合调味品的发展方向。
02
借鉴日本龙头企业
复合调味品下步如何落子
虽然复合调味品的行业规模保持着两位数的高速度增长,但目前,中国复合调味品的渗透率还不到30%,和邻国日本、韩国相比还较低,依然存在着市场格局分散,渗透率低,尚未形成绝对龙头企业等痛点。
日本与我国的饮食习惯接近,但复合调味的产品却领先很多年。日本经济70年代开始高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随之提高,带来了升级需求,复合调味品快速发展,产品的升级蔓延到各个子品类,整体朝着健康化、功能化、便捷化和复合化方向发展。
在市场的激流中,味之素和龟甲万顺应时代,分别摸索出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综合味之素和龟甲万两大企业的发展之路,对于中国复合调味品企业尚有借鉴之处。
图片来源:Pexels
举一反三,应时而变,用酱油大单品扩展外延
龟甲万株式会社成立于年,是日本酱油的龙头企业,其生产的酱油在日本国内占据40%的市场份额。
面对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龟甲万并非死守单一酿造酱油产品,而是顺势打造出酱油衍生品矩阵,走上复合调味品之路。
酱油衍生品的SKU很多,大类可分为汤类、烤肉酱和复合酱汁。以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开放肉类进口为例,龟甲万基于对市场的敏感判断,开发了适合烹饪红肉的黑酱(酱油基底酱类)和红酱(类似韩国辣酱),符合了民众对于肉类、饮食西化、以及追求便捷的需求。
考虑到同时期日本传统酱油增长停滞,民众对健康的需求只增不减,龟甲万还推广了“特选丸大豆酱油”、“低盐酱油”等产品,多样化的产品矩阵使得公司没有在行业萎缩的背景下走向衰弱,反而更加巩固了自身的行业龙头地位。
另外,龟甲万还通过国际公司进行海外业务的开拓以及海外产品的进口业务。年,龟甲万国际公司与太平洋贸易公司合并,并在年收购日本食品国际公司和太平贸易株式会社,在美国加州拥有了非常广阔的零售商店网络,并在美国建厂生产、销售酱油产品,通过开设餐厅、商务区推广等市场营销手段在美国主流市场开拓渠道。
至年,龟甲万已经掌握了美国零售酱油市场50%的市占率;80年代之后,公司陆续在新加坡、台湾、荷兰及中国大陆建厂,国际化水平日益提升,还在欧洲和日本开设餐厅,专门促销酱油和葡萄酒。
除了发力核心产品酱油外,企业还不断开发其他产品,谋取新的增长。年,龟甲万成立Kikko子公司,向日本市场运输并批发国外各种名牌产品,随后与美国最大的蔬菜水果罐头的制造商和行销商DelMonte签订合约,授权龟甲万在日本市场生产番茄汁和番茄酱。借助自己本身的酱油销售渠道,10年间龟甲万就拥有日本番茄制品30%的市占率。
不可思议的是,龟甲万还凭借在酿造方面的优势跨界入局葡萄酒,通过营销带动了日本第一波葡萄酒消费风潮,将家庭葡萄酒市场从零推广到近20个百分比的消费量。
图片来源:爱料理
通过开发新的调味品业务和国际化业务,龟甲万目前已从酱油生产龙头成长为海内外综合食品集团。
灵活变通、展望全球,直击痛点全面发展
另一巨头味之素是日本历史悠久的味精行业龙头,从年成立后的50年间一直致力于提升味精产销量并开始出口海外,并不断丰富调味品品类。随着围绕鲜味调味料的竞争从年代开始激增,集团迅速实现了多元化经营。
在推出AJI-NO-MOTO味精大获成功后,味之素不断丰富公司调味品产品线,推出了口味层次更加丰富的复合调味品及具有特色饮食风味的定制调味品,定制调味品(Menu-SpecificSeasonings)是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饮食文化和口味习惯,为消费者提供配置好的调味品,如味之素在印尼推出的Sajiku风味面粉产品,这也成为集团全球化布局的关键步骤。
且在日本国内,味之素调味品主要以家庭渠道为主。年,捕捉到家庭消费者希望在家做出中餐饭菜的需求,日本味之素生产麻婆豆腐调料、青椒肉丝调料、八宝菜调料等,其商品总称为“中华调料”,大大降低了日本消费者烹饪中餐的难度,解决了家庭消费者需要晚餐中一盘“硬菜”的痛点。
图片来源:味之素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