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籍中,有多处记载南方古代巴人、巴族、巴国的存在和强大。其中最重要的有,《山海经》卷18《海内经》中所记:“西南有巴国,太皞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
人民日报社原社长邵华泽题词——巴人故里,清江长阳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所征引之《世本》一书所记:“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巴氏、樊氏、瞫氏、相氏、郑氏,皆出武落钟离山……乃乘土船,从夷水至盐阳。盐水有神女,谓廪君曰:此地广大,鱼盐所出,愿留共居。廪君不许……积十余日,廪君伺其便,因射杀之,天乃开明,廪君于是君乎夷城,四姓皆臣之”。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原副主任李晋有题词“香炉石文化遗址”——巴国故都
以后,《晋书》亦有相近记载,云廪君射杀盐水神女后有“复乘土船,下及夷城”的字句。还有《华阳国志巴志》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故世称之曰:‘武王伐纣,前戈后舞’也”。
湖北省老领导,河北省委原书记兼省长,著名作家、书法家李尔重书写的“清江访古”——巴山巴水巴峡巴王洞,巴人巴族巴国巴文化
所有以上这些记载,不仅可说明我国古代巴人、巴族、巴国的存在和强大,而且还指明了巴人的老家是在夷水(即今鄂西清江)旁的武落钟离山,他们初兴时期的都城是建在夷水旁的“夷城”。
除文献记载外,在改革开放后,我国考古工作者又从地下发掘出了更重要的实物例证:甲骨,还有陶印章。
长阳清江岸边香炉石遗址——神秘的巴国故都
长阳香炉石早期巴文化遗址中,出土甲骨44片。其中出土早商时期地层中和一座首领墓葬中的甲骨就有近20片。这还只是在3万多平米的遗址上仅仅发掘了平方米的面积,就出土了那么多甲骨,而且这平方米的面积中,还有一半以上的面积是被农民深翻土地进行耕种和水土流失到清江河里,造成了很严重的自然破坏。要不然,还会发现更多甲骨。
长阳香炉石遗址出土的早商至西周时期巴人甲骨
大家知道,在我国中原的河南安阳殷墟(即殷商王朝都城的废墟)遗址中,出土过大批的甲骨,有些甲骨上还刻画有许多象形文字,称为甲骨文,又称契文。它主要是殷商晚期王室首领由于迷信,敬畏*神,大搞祭祀活动,即在许多重大活动前,都要请巫师进行占卜,判断吉凶,并把占卜的相关内容都契刻在甲骨上,形成甲骨文予以保存。
长阳香炉石遗址出土的早商时期巴人卜甲(长11厘米,宽8.5厘米)
殷人对于承载甲骨文的载体甲骨,进行制作,颇有讲究。先是选料,即选取兽骨和龟甲,然后整治除净血肉并脱脂,再行锯削和磨平。对加工好的兽骨和龟甲,钻凿出较小的条形凹槽和圆形凹窝,进行烧灼,以使出现称为“兆”的裂纹(即卜纹),这样就算把甲骨制作好了。然后再根据兆形去判断所贞亊情的吉凶,并用刻画的文字记录在甲骨上,就叫甲骨文,也称卜辞。
长阳香炉石早期巴文化遗址发掘现场
继殷墟遗址发现大批甲骨之后,在陕西岐山古周原一带也发现大批西周甲骨,其中也有不少甲骨上刻划有与殷墟甲骨文相近的文字。说明西周王室首领也与殷商王室首领一样,用大量甲骨搞宗教礼仪的祭祀活动。同时也说明凡使用甲骨大搞这种祭祀活动的,都被王室*权所垄断。
长阳香炉石遗址早期巴人崖葬墓地发掘现场
同样的道理,鄂西长阳香炉石早期巴文化遗址中发现大量甲骨,也应是早期巴人或巴国首领同样是信奉巫术,信奉*神,钻凿甲骨搞占卜,判断巴人活动的吉凶情况。至于这里的甲骨上,没有刻画(或刻划)像殷墟甲骨和周源西周甲骨上一样的文字,这很好理解。
长阳香炉石遗址出土的早商时期大型卜骨,系用牛的肩胛骨制作而成,体型较大,长42厘米,上有大小圆形钻孔多个,部分钻孔有灼痕
因为长阳香炉石早期巴文化遗址出土甲骨的年代,要比殷墟甲骨和周原西周甲骨要早几百年。他们的制作技术都差不多,用料也大同小异,只是南方早先的古代巴人当时还未开始在甲骨上刻画文字,所以未见甲骨文。很可能是以后殷人和周人在与擅长以巴盐为主进行远程商业贸易的巴人接触中,在学习巴人制作甲骨技术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们后来居上了,才出现的大量甲骨文。
清江长阳考古总领队,著名考古学家王善才考察香炉石遗址保护工作时题词“寻根问祖”——鄂西清江长阳,远古巴人故乡
这正如我国学术界以前有人(如《巴史别观》一书的作者)研究泛巴文化时,除根据古代巴人盛行的干栏建筑和城镇发展史迹外,就是根据古代巴人较早发现盐泉和控制盐源,并由巴域的巫咸(即巴东盐神)向东北方向的远游,也就是巴人扩大盐业的远程贸易,多是从我国西南方的巴域逐渐向北、向中原大地发展的历史轨迹,而提出我国古代有过“无巴不成邑”的发展景象和“甲骨文的首创者是巴人”的新看法。
年7月17日,参加巴人先祖廪君揭陵仪式祭拜活动的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和各界代表合影
而这一新看法,现联系到鄂西长阳出土早于殷墟甲骨和周原西周甲骨的大量早期巴人甲骨这一重要发现,看来还真有几分道理,值得我们很好重视和研究。
因根据长阳香炉石遗址出土夏、商、周时期的1万多件文物反映,巴人早在早商时期以前就活动在鄂西清江流域地区,并在长阳香炉石还建立了第一座都城——“夷城”。巴王廪君在这里统领巴人,在经济上发展农业和渔业,在文化上鼓励创作与发展巴人歌舞和制作甲骨信奉巫术,推行宗教礼仪,借以巩固王室*权,向外开拓发展巴人势力。
位于长阳渔峡口镇附近的“白虎陇”廪君陵
据民间传说,巴王廪君死后仍安葬在巴王住地附近,但精*升天,化为白虎神,世世代代护佑他的后裔土家人。
查阅古籍《水经注》,也确有“昔廪君死,精*化为白虎”的记载。又《长阳县志古迹》也记载有“‘白虎陇’在县西里”。现在香炉石遗址北约2华里,就有一座约10多亩面积像小山丘似的大土塚,名曰“白虎陇”,即廪君陵。正好与古文献的记载相吻合,是香炉石遗址确为早期巴人第一座都城——“夷城”的又一有力佐证。
廪君陵碑
至于香炉石遗址发现的两枚陶印章,也很说明问题。尽管它是发现在商末周初时期的地层中,但它毕竟不是一般巴人所用之物。在当时还处在奴隶社会时期,一般奴隶和平民绝非有用印章之可能。从印章制作的小巧精致上看,也非制陶工匠用于钤盖陶器之物。只能是具有较高身份的文化史官或握有重权的巴人首领,才有用印的可能。
长阳香炉石遗址出土的两枚陶印章
所以,印章在这里发现,也能说明此处应是巴人首领住地,而绝非一般平民所居之地。可以说,这两枚陶印章的发现,不仅是早期巴人的稀世之宝,而且到目前为止,它还是我国发现的最早古印章。过去我国印章是战国起源说,由于它的被发现,至少把我国印章起源时间,提前了多年。
本文作者,著名考古学家、古人类研究专家王善才
王善才,男,年10生,湖北武汉人,著名考古学家,古人类研究专家,国内第一位进入神农架进行野人考察的科学家。曾任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考古领队,湖北省清江隔河岩考古队总领队,湖北省野人考察研究会会长等职。先后主持发掘各时代古文化遗址和古生物化石产地数10处,古墓葬共计0多座。从事考古工作和研究60多年,著书立说余万字。主编并著有《清江考古》《清江考古掠影及出土文物图录》《中国早期巴文化——长阳香炉石遗址发掘与研究》《考古发现与早期巴人揭秘》《巴人始祖在长阳》《建始人、长阳人、巴人、土家人在历史长河中传承》《山海经与中华文化》《考古知识纵横谈》等。
(特邀作者:王善才著名考古学家、古人类研究专家)
(图片由湖北长阳民族文化研究会提供)
责编:李一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