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的问题常常有一到春天特别多有的人眼睛干涩难忍家中常备眼药水有的人冷不丁长了个针眼旁人以为偷看了不该看的东西唯有自己心里苦呀~
本文细读大约需要6分钟
?打开音乐再开始阅读吧
春天,除了各种小感冒,也是眼睛问题的高发季。眼睛除了晚上睡觉时在休息,也算得上是全年无休。我们每天依靠眼睛明察秋毫,认人、看路、工作、玩手机,无一不需要眼睛。眼部一点小毛病,就足以让人抓狂了~今天啊,我们就来谈谈,大家最关心两个眼部问题:眼睛干涩和麦粒肿~眼睛干涩,是肝肾阴虚了相信大家的办公室都有这么一种人:桌上、身上总是备着一瓶眼药水,每隔一两个小时,甚者半个小时,就得拿起来往眼里滴两滴,说是不滴眼睛干得很,看东西都模糊了。这类人,大多数是得了干眼症。中医里与之相应的,叫做“白涩症”。《中医眼科学》就讲到:白涩证是指白睛不红不肿,但是自觉眼内干涩不适,甚至视物模糊的眼病。在现在,干眼症的发病率算是非常高的。其典型表现,就是眼睛发干,再严重的时候,还会觉得看东西模糊、眼睛疼、特别畏光。从中医的角度讲,要想眼睛能正常视物、保持滋润,有三大条件:一是靠肝血的充盈,二是靠津液的濡润,三是靠肾阳的气化,这三者缺一不可。只要一环出了问题,都可能导致干眼症的发生。具体我们一一来解释:肝血不足,津液亏虚,不能荣养双目《素问·五脏生成论篇》讲到:“故人卧,血归于肝,目受血而能视......”肝为血海,由它来调动血液到人体各个部位,濡养全身。人的眼睛之所以能看东西、辨颜色,维持功能正常,也全依赖肝血的荣养。如果肝血不足,分配给眼睛的血液少了,眼睛就像没喝饱水,就会觉得干干涩涩。津液亏虚,目失濡养了《诸病源候论·目涩候》中所云:“其液竭者,则目涩。”肝开窍于目,在液为泪。眼睛想要湿润,最直观的,就是要让包裹着眼球的泪液足够。泪液其实也为人体津液的一部分,当人体的津液亏虚,无法转化成足够的泪液来濡养眼睛,也会导致眼睛干涩。尤其春分之后,阳气由地面上升于天,升之气为风。风为阳邪,容易化火、化热,耗损人体的津液。阴虚则热,肝之气升得更旺,肝火上炎,眼睛就像一口锅里快没水了,底下还点着一把火,越烧越干,干涩疼痛不已。肾阳不足,无力蒸腾气化人体小天地在于气血之周流,气血不到便是病。气血津液之流通正常与否,在于人体的气化功能正常与否,即水升火降。人的眼睛在上,阴液在下。若是肾阳不足,无力蒸腾气化,阴液不能上达濡养上窍,即使下焦的阴液库存再满,不能上承,眼睛也是干涩无泪。这次就像在锅里装满了水,但底下没开火,没有水蒸气向上冒,锅盖也是干干的。肾中阳气足,水气随之上升,肝木得水则生发茂盛,肝血得充。眼睛也得水气濡润,保持湿润有度,视物清晰。以上讲到的三个影响因素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缺少哪一个都不行。治疗上,要全方位去进行考虑。张教授在这里,给出了治疗的基本原则:滋阴养血、清肝明目、温补肾阳。阴液亏虚,眼睛又为肝经之所在—要予以滋阴,养肝阴;肝藏血,血为阴,阴液也为阴—既要滋阴,还要养肝血;阴虚则热—要泻肝经之热;肾阳不足,津液不能气化上承—温肾阳,补命门之火,以复气化,使津能承目。以下是张教授的临床常用处方,供大家参考:滋阴:生白芍12-18g,女贞子15-30g,元参10-15g养肝血:熟地10-15g,当归12-18g清肝明目:菊花6-10g、枸杞子10-15g温补肾阳:制附片3-6g(开水先煎1小时)枸杞子+菊花:专走眼部之药枸杞子和菊花的搭配,就是现在养生*的保温杯里,排名前列的养生茶了。这两味药看似简单,在这个方中,却起到三重功效:一来清泻阴虚导致的肝经虚热,二来补益肝肾,三来作为药引子,引药入肝经,直达病所。中成药“杞菊地*丸”,也是在六味地*丸的基础上,加了枸杞子和菊花,来对付肝肾阴虚引起的视物模糊,眼睛干涩,迎风流泪等诸多眼部不适。六味地*丸为滋阴补肾之方,肝肾同源,精血也同源,把肾精补足了,肝血也会得到补充,自然能够分配足够的血液滋养眼睛。再加入专门针对眼睛的枸杞子和菊花,枸杞子是种子,药性往下走,专补肝肾;菊花是花,质轻而上,药性往上走,清泻肝火,还能引药入目。整个方子有补有泻,对于肝肾阴虚、有虚有热的眼睛干涩,不妨也可以试一试这个中成药哦~麦粒肿,是热邪上扰了麦粒肿,在老百姓口中,常常叫做“针眼”,就是上下眼睑附近生出那种小疖子,形如麦粒,红肿痒痛,容易溃脓的一种眼病。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听家长说,针眼是偷看了不该看的东西才会长的。学中医了才知道,家长也说了个大谎言。《诸病源候论-目病诸侯-针眼侯》讲到:“此由热气客在眦间,热博于津液所成”。麦粒肿一般情况下,具有红、肿、热、痛的典型急性炎症表现,是由热邪发于眼部引起的。在《中医眼科学》中就清晰地把原因归纳为三种:感受了风热之邪;风胜则痒,热胜则肿,会表现为眼睑微痒不适,周围皮肤微红,微肿,有压痛;或血为热壅,气因血滞可以见麦粒状硬节隆起,疼痛明显,全身可无症状,或出现头微痛。过食辛辣,或脾胃积滞,郁而化热,热*上攻上下眼皮;脾胃积热,热*上攻于眼睑,可见眼睑局部红赤肿痛;火*蕴结,蓄腐成脓,则有*白色脓点;脾胃蕴热,里实积滞,伴随口渴便秘等症。余邪未尽,热*蕴伏;或是脾胃虚弱,卫外不固,易感风邪者,常常反复发作。有的人会反复出现针眼,这是由于脾胃虚弱或素体虚弱,卫外不固,余邪未清除干净,屡次发于眼睑部。与前面两种情况比较,这种情况红肿不甚,但时间久,难以消除,常伴随纳呆、便秘等脾胃积滞化热的症状。简单讲,导致麦粒肿的原因,要么就是感受了风热之邪,要么就是内伤脾胃、里实积热。如果说干眼症是虚证,那么麦粒肿就是实证了。“虚则补之,实则泻之”,麦粒肿无疑则要疏风热,清脾胃。这里教大家一个简单的小方子:蒲公英汤。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就记载:“(蒲公英汤)治眼疾肿疼,或胬(nǔ)肉遮睛,或赤脉络目,或目睛胀疼,或目疼连脑,或羞明多泪,一切虚火实热之证。”做法:鲜蒲公英克,根茎叶花皆用,无新鲜者可用干品30克代替。煎汤两大碗,温服一碗,余一碗乘热熏洗眼部。〔蒲公英〕蒲公英性味甘、寒,入肝、胃两经,具有具有清热解*、凉血散结、通乳散肿的功效。而肝开窍于目,用入肝经的蒲公英来泻眼睛的风热之邪,也算是相当对证了。对于肝火旺引起的目赤肿痛,也可以用哦~另外,《本草新编》讲到:"蒲公英亦泻胃火之药,但其气甚平,既能泻火,又不损土,可以长服久服而无碍。"因此,蒲公英不仅能泻风热之邪,还能泻胃火,同时兼顾补脾和胃,对食滞化热、胃火炽盛等所致的诸证皆可应用。配合养脾胃之品,又可奏消积食、泻胃火、健脾胃之效。脾胃积热者,则宜用蒲公英60g,陈皮15g一同煎煮。陈皮性温,可减轻蒲公英之寒性,又可帮助健脾消食,泻火之余,不损脾土。体质虚寒者,若没有医生指导,这里还是建议熏蒸就好了。用其熬汁热敷,也可起到消肿散结的作用。如果针眼反复发作,除了在针眼发作期间服用汤方治疗,未发作期间,还应注意扶正祛邪,调理脾胃功能。可选用参苓白术散,以健脾益气,增强体质。张教授碎碎念①《医学入门》认为:“极目远视,夜书细字,镂刻博奕伤神,皆伤目之本。”用眼其实也是对于肝血的一种消耗。如果过度用眼,眼部的消耗就像个无底洞,都会不断地耗损我们的肝血,眼睛只会越来越干、涩、痛、痒。因此,不要久久盯着手机、电脑、电视等屏幕,要科学用眼、保护眼睛。②如果出现长期性的眼部不适,医院的眼科进行正规的检查,听从医嘱。你有什么养护眼睛的小妙招吗?快留言告诉我们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