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较好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在华夏文明的浩渺长河中,有一部古老而神秘的著作,它就是《易经》。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易经》以其深邃的哲学思想和独特的占卜体系,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易学专家张其金,为我们解读《易经》为何能成为中国最古老的占卜之书。
谈到《易经》的占卜智慧,张其金说:“《易经》的占卜方法基于阴阳、五行等哲学理念,通过卦象、爻辞等形式,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和人生的智慧。它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预测工具,更是一种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洞察。通过占卜,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规律,把握人生机遇,做出明智的决策。”
“占”原意为视兆而问,“卜”专指用火烧灼龟甲而占吉凶。原始民族未能掌握自然规律,为了判断狩猎、游牧、去从、是非等,就要进行占卜。占卜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根据文献记载,在伏羲、黄帝时代,占卜就已经广泛流行了。
至殷商时代,统治阶层更是充分利用占卜的“天意”而达到统治权力稳固的目的。每做一件事之前,总要先占卜一下天意如何,是凶是吉?后来又由于人与天地相应观念的影响,更使人相信整个天下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都与天上的星象有关。
《周礼·春官》记载:“冯相氏掌声雷动十有二沈,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动,以观天下之迁,辨其吉凶。以星土辨九州岛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观妖祥。”这里说的冯相氏和保章氏,就是专管岁时星象并从中推测人间吉凶祸福的一种官职。
整个农业社会的早期,中国历代王朝都曾设置占卜之官以专司其职,占卜之官的设置,不只提高了占卜的地位,也促使占卜更加广泛流行。古代中国的占卜方式非常多,内容包罗万象,例如:相术、算命、拆字、占梦等。
用占卜,占星来预测人事的吉凶祸福,这种方法,只能根据已经发生了的现象进行分析,并且预测的事情也只能局限在近阶段所要做的事里。随着人们对预测术越来越高的要求,这样原始的占卜和占星的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要求预测一生吉凶祸福、贵贱寿天的欲望,于是,标榜着能预测人们一生凶吉,包括过去未来的命理术就应运而生了。
之后几千年里,受天命观思想的影响,无论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对命运都抱有极大的兴趣,探索人生命运变化规律的努力从未间断。从汉朝人们开始用生年或生日来简单算命形成命理术雏形起,经过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和唐朝的近年时间里,不断有新的命理的方法产生,但总的来说都较粗糙,不是很成熟,到了宋,明时期,命理学才趋于成熟和完善。
古代占卜法是通过研究观察各种征兆并以之为依据来判断未知事物或预测将来。在天人合一等思想的浸润下,古人认为人事的兴衰可以通过自然的变化表现出来,并在占卜的过程中被捕捉到,所以占卜在古代社会政治,军事与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占卜方法也多种多样。
灼壳而占:古代最早的占卜法,其方法是以火灼龟壳,观察其出现的裂纹形状,然后预测吉凶福祸。占卜一词源于此。
揲著而占:《易经》占筮方法中最古老的一种,“著”即著草。这种方法在占卜时数着草的数目,把它分成几份进行演算就能得出卦象。
立卦而占:古代影响最大的一种占卜方法,主要有周易卜卦、梅花易数、文王圣卦三种,其方法是通过爻的不同组合产生卦象,以此预测未来。
观星而占:通行于全世界的一种占卜方法,主要方法是观察夜空中各种星曜的排列组合,以此预测局势与吉凶。
殷商时用龟甲占卜,以烧裂的纹路,占断吉凶,到周代占筮用蓍草,蕃草又叫锯齿草,蕃法通过三演十八变方求一卦。战国鬼谷子用铜钱代替蓍草,将三个铜钱抛掷六次,成卦后再分析爻辞。
《易经》的卜筮法属于准宗教法,是人与灵界沟通的预测方法,卜筮的主持称为巫。筮,是一个巫拿着竹签在占卜。易经的卜筮法有很多种:龟甲烧卜、周易大衍法、京房易、六爻纳甲、梅花易数、扑克占卜、抽帖、奇门占卜、六壬、金口诀等都属于这个范畴。
后来我们经常谈到的《紫微斗数》作为道教天文历法的精髓之一,也可以理解为占卜方法的一种。它融合了阴阳五行,古代星象理论,运用了统计学原理与方法,是古代占卜术中最具有科学性与学理性的一门学问。
这就是说,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研究和探讨的焦点,被誉为最古老而又深邃的卜筮之书。
何为卜筮?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就是古人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和法则的书,并且是我国古代预测学中的一部最古老而又深邃的经典。
张其金说:“《易经》对于卜筮只是一种表象,其本质在于教导人们如何顺应自然、和谐处事。通过卜筮,我们可以了解未来的趋势和发展方向,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行动。但这并不是《易经》的全部,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启示我们如何在生活中实现平衡与和谐。”
除了占卜智慧外,《易经》还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张其金先生指出,《易经》强调阴阳平衡、天人合一等理念,这些理念对于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易经》还提出了“变易、不易、简易”的三大原则,较为常见引用最多也能为多数人接受的涵义有四,强调了事物发展的变化和不变之间的辩证关系,为后世哲学思想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涵义一:简易――《系词》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也称作”太一“。是开天辟地的整个宇宙,也就是最大最简的”一“,作为万物的开始。
涵义二:反易――“阴与阳,相反之物也”。如经中:日月、昼夜、男女、奇偶、动静等词。
涵义三:交易――这里指的是相互交合,同一的意思。在《易传》中表达出世间万物,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涵义四:变易――是易理的归宿。《系辞》说:变化者,进退之象也。
可见,《易经》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道家、儒家还是其他学派,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易经》的影响。同时,《易经》的传承也历经千年而不衰,不仅在中国国内广泛传播,还传播到了世界各地,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
通过易学专家张其金的深入解读,我们不难发现,《易经》之所以能成为中国最古老的占卜之书,不仅在于其独特的占卜体系和哲学思想,更在于其对于中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深远影响。在今天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仍然可以从《易经》中汲取智慧,指导我们的人生实践和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