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何必以蓍龟谈谈古人为何用龟甲记录 [复制链接]

1#
作者:吴晓东(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目前我们知晓的中国最早文字是商代的甲骨文,大致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甲骨文的得名,源于文字契刻在龟甲和兽骨之上。殷人之所以在甲骨上写字,是因为当时的巫师用甲骨来占卜,并需要在甲骨上用文字记录下占卜的情况。具体的做法是,当要为某事进行占卜时,巫师便将甲骨放在火上烤,甲骨受热后,便会炸裂。龟裂之后,巫师便通过纹路的变化来预测事物的吉凶。这种纹路变化简称“文化”,“文化”的最初意义便是如此。我们目前已经没几个人懂“文化”了,但殷人的巫师们懂,他们仔细端详这些纹路,并将吉凶祸福的情况用甲骨文记录下来。现在有一个词叫龟裂(皲裂),或许正是来源于此。这个词的“龟”读j[~符号~]n,与“皲裂”的“皲”同音,这很可能是“龟”的语音改变为j[~符号~]n之后,人们又造出一个新字“皲”,其中的“军”表音,“皮”表意,表示皮裂开。正因为殷人是用甲骨占卜,并用当时的文字把占卜的情况刻在甲骨上,殷商的文字才得以保留至今,我们后人也才有幸目睹三千年前的殷商文字。殷墟出土大龟拓片董作宾/题记其实,已经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在商代,文字除了被契刻在甲骨之上,同时也有用笔墨来书写的,只是由于用来书写的木椟或竹简没有被保存下来,我们才没有看到。甲骨文中就有“册”与“典”字。《尚书·多士》中有“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的记载,指的就是竹木制成的册与典。徐义华在《商代契刻卜辞于甲骨的动因》中总结指出,就商代刻辞的内容而言,可以分三大类:一类是铭功刻辞,这类骨头上契刻的内容大多是记录特殊事件或铭记功勋的文字,如鹿头骨刻辞、牛头骨刻辞、虎骨刻辞、骨柶刻辞等属于这一类。第二类是记事刻辞,记事刻辞比较复杂,有的是纯记录某事,例如《甲骨文合集》中的四方风刻辞、小臣墙刻辞,最近新发现的记事刻辞甲骨也是归属此类。大多数记事刻辞是占卜的辅助性内容,如甲桥刻辞、甲尾刻辞、骨臼刻辞等,这类刻辞是为了服务于占卜,所以可以与卜辞一起合称占卜刻辞。第三类是卜辞,是就某事进行占卜的记录,这是商代甲骨刻辞的主要部分,也是甲骨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从目前的情况看,第三类保留得最多,这可能是因为龟甲比其他骨类更不易腐烂从而得以保存。另外,甲骨文已经是非常成熟的一种文字,按逻辑推理,它必然有一个漫长的未成熟期,在这个时期内,也必然会被书写在某种材质上,可能也是因为材质没有被保存下来,所以我们后人没能目睹这一未成熟时期的文字样态。妇好有子大骨图董作宾/绘只是到了商代,在目前河南安阳一带,这种文字被大量用来记录占卜,写在甲骨之上,我们才有幸知晓汉字在这一时期的模样。刘焕明在《商代甲骨占卜探讨》中指出,在商代,各地占卜用具基本一致。二里冈、藁城台西、济南大辛庄等地出土的商代早期占具,以牛肩胛骨为主,此外还有羊、鹿、猪等的肩胛骨。到晚期如殷墟、藁城台西、济南大辛庄出土的占具,除沿用以上传统占具外,龟甲大量流行,其中腹甲大大多于背甲。殷墟地区为什么要用龟壳来占卜呢?换言之,是什么让我们有幸看到了甲骨文?这个问题,在两千多年前子路就问过孔子,汉代王充的《论衡·卜筮》载:“子路问孔子曰:‘猪肩羊膊可以得兆,雚苇藁芼,可以得数,何必以蓍龟?’孔子曰:‘不然,盖取其名也。夫蓍之为言耆也,龟之为言旧也,明狐疑之事当问耆旧也。’”子路的意思是说,猪骨头、羊骨等,都可以占卜,可是人们为什么要特别选用龟甲与蓍草来占卜呢?孔子的回答很有意思,说蓍意味着老,乌龟意味着长寿,长寿必然见多识广,不懂的事当然得问长寿者。《史记·龟策列传》也把乌龟说得神乎其神,具有通灵的功能,诸如“龟甚神灵,降于上天”“龟者是天下之宝也,先得此龟者天子,且十言十当,十战十胜。生于深渊,长于黄土。知天下之道,明于上古”“寿蔽天地,莫知其极”等。孔子的回答与这些记载有一定的道理,就像人们遇事总爱去问经验丰富的老人,但这只是外部原因,长寿的动物不只有乌龟,大象、蜥蜴等动物也很长寿,这些动物在古代的中原地区也是很常见的,那为什么偏偏是龟甲最后成为盛行的书写材质?应该还有内在原因,即语音的原因,“卦”与“龟”目前虽然读音迥异,但两者的上古音非常接近。“卦”目前读gu[~符号~],但它以“圭”为声符,“圭”目前与“龟”读音相同。语言民俗在中国民间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民俗中最为普遍的便是谐音,比如在婚礼上,人们会向婚床上撒花生、枣子与桂圆等,取义为早(枣)生(花生)贵(桂)子;照壁上的画往往有蝙蝠,寓意幸福;常见的绘画题材有马背上坐着一只猴,猴边上还有一只蜜蜂,寓意为马上封侯。诸如此类,比比皆是。既然“龟”“卦”同音,龟就是卦,那么用龟来打卦占卜,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虽然甲骨文不仅写在龟甲之上,也写在其他骨类之上,但从数量上看,写在龟甲上的数量要远远多于写在其他骨类之上的。可以推测,殷商时主要用龟甲占卜,当龟甲供不应求时,才用其他骨类代替。甲骨文中有一些从南方进贡龟甲的记载,就从侧面说明了当时可能存在龟甲短缺的状况。那么,真的是语音在背后起作用吗?我们可以用另一个例子来加以证明。古人除了盛行用龟甲和其他骨物来进行占卜之外,还盛行用蓍草来进行占卜。卜是用灼烧甲骨来预测吉凶,从“卜”字的结构也可以想象出龟裂的样子,而筮是用掷点蓍草来确定数目。《周易·系辞》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这里蓍与龟并列。关于用蓍草进行占卜的起始时间,汉代司马迁《史记·龟策列传》载:“略闻夏殷欲卜者,乃取蓍龟,已则弃去之,以为龟藏则不灵,蓍久则不神。”从《史记》的这一记载来看,蓍草占卜在夏代就已经出现,每次遇到战事或重大事件都要占卜。关于用蓍草占卜的盛行时间,很多学者认为主要是在龟甲之后,也就是说蓍草占卜法后来代替了龟甲占卜法。学者们认为,殷商的官方占卜之法重龟轻蓍,周代仪礼一开始也承袭殷商,龟卜的地位压倒蓍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龟卜的重要性递减,而蓍筮的重要性递增,到中古时期,最初的重龟轻蓍变成了重蓍轻龟。但也有不同的看法。古人为什么要用蓍草来进行占卜?《说文》载:“蓍,蒿属。从草,耆声。生千岁三百茎。”《论衡·状留篇》:“蓍生七十岁生一茎,七百岁生十茎。神灵之物也,故生迟留,历岁长久,故能明审。”《艺文类聚》卷八十二引《洪范·五行》曰:“蓍之言为耆也,百年一本生百茎。此草木之寿,亦知吉凶者,圣人以问鬼神。”这些记载的看法,与我们对龟甲的看法大体一致。目前的学者们对此也进行过不少研究,蔡大成在《蓍草神话传说的生态解构》一文中认为,蓍草与神龟有关联,蓍草多年生的宿根分蘖繁殖力很强,在一定范围内很容易形成单一植物的生态聚落优势,稠密的蓍丛下潜伏着神龟,说明先民观察到占卜用的蓍草和乌龟之间有相互依存的生态关系。杨清虎在《蓍草演变新论》中认为,蓍字字义和“老”“耆”“荖”“耄”“耋”等有关,本义应是老、多寿、长者,引申义为执草者、执杖者,是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因此,蓍草才会成为占卜首选工具。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也需注意,蓍草到底是现实中的哪一种植物。杨清虎依据文献记载把蓍草划分为三个演变阶段,这三个阶段所记载的蓍草,或同为一物,或各有所指,或是古代早已灭绝的一种植物。现代蓍草虽有实物,但与古代蓍草是何关系,人们莫衷一是。其实,与“龟”“卦”古音相同类似,“蓍”与“筮”古音也相近,目前的读音也基本一致,只是声调不一样而已。虽然我们难以确定古代的蓍草是哪一种植物,但作为名称的“蓍”始终未变。也就是说,现实中的蓍草是哪一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名称,只要是称为蓍草,在语音上就与“筮”关联起来了,恐怕这才是古人要用蓍草占卜的内在原因。殷墟一带的古人为什么热衷于用龟甲占卜,并在龟甲上用文字记录下卜辞,从而使当时的文字保存下来,让我们今人有幸穿越历史时空,目睹这一古老文字的芳容,很可能是龟、卦同音使然。虽然乌龟被附加的神性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语音也许才是最大的原因。《光明日报》(年06月11日05版)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